去年收入8.91亿亏损超3亿,三年累亏6.65亿元。
6月26日,去年11月曾获上市公司控制权购买要约云英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云英谷)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中金公司、中信证券为联席保荐人。今年3月,备受瞩目的芯片独角兽云英谷被收购案,宣告终止。仅仅三个多月过去,云英谷转身赴港IPO,寻求独立上市。如此马不停蹄地在资本市场“闪转腾挪”,与云英谷自身连年亏损且亏损扩大,现金流“捉襟见肘”不无关系。需要注意的是,2023年1月,云英谷相关辅导备案显示其拟A股IPO。此次弃A转H,无疑是IPO开闸、“港交所锣不够用”的又一例证。此次IPO,云英谷拟将募资用于支持AMOLEDTDDI芯片的研发及优化以及拓展其应用场景、支持Micro-OLED及Micro-LED显示驱动背板的研发及优化、战略投资或收购等。曾筹划A股IPO,差点被“贱卖”早在2023年1月,中金公司发布的《关于云英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辅导备案报告》显示,云英谷拟A股IPO。但之后,其IPO征程再未有进展。2024年11月,A股上市公司汇顶科技宣布正筹划以发行股份结合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云英谷的控制权,半个多月后,汇顶科技公布了详细的交易预案,明确表示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云英谷100%股份,引发市场高度关注。当汇顶科技宣布要拿下云英谷控制权时,市场也给予其正向评价。因为汇顶科技是以触控芯片和指纹芯片为主要业务的平台型芯片研发设计企业。本次交易完成后,将布局AMOLED显示驱动芯片及MicroOLED显示驱动背板芯片,扩宽产品布局。云英谷背后股东,也有机会退出。据了解,汇顶科技以触控芯片起家,曾是安卓阵营应用最广的生物识别解决方案提供商,市值最高时一度达到1700亿,但随着智能手机终端市场变化,汇顶科技逐渐跌下神坛:2021年,汇顶科技实现营收57.13亿元同比下降14.57%,净利润8.6亿元同比下降48.17%;2022年,其收入同比再度下降40.77%至33.84亿元,净亏损达7.47亿元;2023年,市场回暖,汇顶科技实现营收44.08亿元同比增长30.26%,净利润1.65亿元实现扭亏;2024年,汇顶科技营收43.75亿元,同比下降0.75%。在市值方面,汇顶科技截至7月1日的市值约为328.92亿元,距离巅峰时期相差甚远。
来源:雪球


于是,叠加“IPO开闸”等外部环境影响,仅仅不到半年收购计划陡然生变。今年3月,汇顶科技宣布终止收购,终止收购的原因,是交易各方对本次交易进行协商和谈判后,公司与交易对方未能就本次交易对价等商业条款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双方虽就技术协同性和战略价值达成初步共识,但对云英谷的估值始终存在较大分歧。作为买方,汇顶科技自然希望有一个更优惠的并购价格,但卖方云英谷作为一家明星独角兽,创始团队和背后股东等多方利益团体,显然不愿意“贱卖”自己。估值超80亿,去年收入8.91亿亏损超3亿云英谷掌舵人顾晶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后获得美国哈佛博士学位。2012年,刚拿到哈佛博士学位的顾晶,放弃美国硅谷伸出的橄榄枝,毅然带着一沓芯片设计图纸回到深圳,投身半导体显示芯片设计行业,在华强北附近一间简陋的办公室创办了云英谷。自2019年起,专注芯片进口替代的云英谷,在资本市场上更是深受机构青睐,密集完成多轮融资,继京东方小米、高通中国后,吸引启明、北极光、中航、中金、红杉、哈勃等知名机构入股。2024年9月,云英谷完成了迄今最新的一轮增资,由祥峰投资与成都策源共同投资,投后估值约83.32亿元。IPO前,云英谷董事长&总经理顾晶博士通过深圳翼势控股9.66%,通过翼升二号控股3.37%;员工持股平台翼升一号持股6.36%。此外,红杉旗下HSG持股6.33%,系云英谷第一大外部股东;启明创投紧随其后持股5.69%;小米长江、哈勃科技分别持股4.22%;京东方科技持股4.14%;高通中国持股2.37%。
来源:云英谷招股书


招股书显示,2022-2024年(下称:报告期),其来自AMOLED显示驱动芯片的收入分别约3.61亿、6.01亿、8.16亿元,占比分别为65.5%、83.5%、91.6%;来自Micro-OLED显示背板/驱动的收入分别约1.89亿、1.19亿、7503.9万元,占比分别为34.3%、16.5%、8.4%。截至2024年底,云英谷是中国大陆首家通过品牌公司认证及唯一一家对品牌公司累计销量超千万颗的AMOLED显示驱动芯片企业,2024年其销售量已超5000万颗。云英谷在全球所有智能手机品牌的AMOLED显示驱动芯片供货份额,也已由2022年的1.2%上升至2024年的4.0%。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以2024年销售量计,该公司是中国大陆第一大、全球第五大AMOLED显示驱动芯片厂商。报告期内,云英谷的收入分别约5.51亿、7.20亿、8.91亿元;毛利分别约1.76亿、319.3万、2190.8万元,毛利率分别为31.9%、0.4%、2.5%;年内亏损分别约1.24亿、2.32亿、3.09亿元;经调整净利分别约68.0万、-2.17亿、-2.24亿元。
来源:云英谷招股书


截至2024年底,云英谷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1.05亿元。不难发现,尽管云英谷收入持续走高,但其亏损更是快速增加,三年累计亏损超6.65亿元。其亿元级的现金储备,显然“杯水车薪”。而这,也是去年云英谷被迫“卖身”的原因之一。云英谷的这一“窘迫”现状,无疑将影响其能否顺利快速通过港交所聆讯,同样也是其后续募资中面临的一大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