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重建焕新颜

湖南省资兴市兴宁镇福兴苑小区,是资兴市的灾后重建安置点之一。近日,该市纪委监委灾后恢复重建现场监督组对小区居民谢小林进行回访。“这次回访一是了解一下群众安居情况,二是看看干部包户工作落实得怎么样。”坐在明亮的客厅内,监督组干部陈峰与谢小林熟稔地聊起了近况。

从他们的谈话中得知,今年1月24日,谢小林和300余户受灾居民作为第一批住户,搬进福兴苑小区,在新房里过了一个安心年。看着家家户户阳台上悬挂的红色中国结,谢小林满怀憧憬:“我们的日子会越过越好!”

2024年7月底,受台风“格美”影响,特大暴雨侵袭资兴市多个乡镇。谢小林曾经居住的州门司镇刘家村道路损毁、房屋倒塌,受灾严重。这场特大暴雨雨量突破历史极值,致使资兴市12.8万人受灾。

灾情发生后,资兴市纪委监委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牵头成立灾后重建督办组,既协同作战,又全程跟进监督,聚焦民生保障、资金使用、项目建设三大领域,精准发力、靶向监督,坚决守牢民生底线。

救灾资金是灾后恢复重建的重要保障。今年2月,该市纪委监委联合财政、审计等部门,深入受灾乡镇对救灾资金情况开展联合监督。“我当时带队前往黄草镇,重点核实救灾资金接收、补助领取与资金使用等情况。”该市纪委监委第五纪检监察室主任黄耀红介绍,在监督检查中,发现有1户居民因资料缺失导致救灾安置资金未发放。联合监督组进一步核实后了解到,其选择进城购房安置方式,安置资金需要房产证明,但因不动产权证还未办理完成导致无法发放资金。面对居民的难题,联合监督组当场商量“解法”。“我们协调推动郴州市福城公证处为这户居民加紧办理公证手续。”黄耀红介绍,目前,受灾群众的救灾安置资金已经发放完成。

灾害给资兴市带来重创,从供水管网到河道护岸,从通信网络到居民房屋,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灾后重建项目涵盖住房重建、基础设施修复、产业扶持等多领域。“我们组建了7人灾后恢复重建现场监督组,围绕基础设施修复、避险搬迁安置、安全度汛等重点任务,制定监督清单,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对6个受灾重点乡镇46个重点村开展全覆盖督查。”该市纪委常委、监委委员欧路娟介绍。

发现问题不是目的,做好问题整改、保障群众安全才是监督的意义所在。资兴市纪委监委建立起“督查—反馈—整改—回头看”闭环管理工作机制,切实做到问题不落实不放过、问题不整改不放过、问题不清零不放过。欧路娟拿出督查督导发现问题清单,清单上问题类别、存在问题、督办意见、整改单位、整改情况记录清晰明了。“发现问题后,我们第一时间交办给职能部门,整改到位后销号,我们每个月也会选出一部分问题进行抽查,核实整改情况。”欧路娟指着“八面山瑶族乡青腰村资兴江河砂堆放不规范”问题,“今天计划对这个问题进行抽查。”

6月11日下午,监督组来到青腰村资兴江,装载着河砂的卡车接连从河滩驶向公路,带起阵阵尘土,监督组干部前往河滩仔细查看。陈峰边走边介绍:“马上就是汛期了,河砂堆放不规范的话,可能会被冲刷到河里造成河道堵塞,现在看来,这里的河砂已经基本铲除,等运输完成后这个问题就可以销号了。”

资兴市纪委监委严肃查处敷衍塞责、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为灾后重建工作提供坚强纪律保障。今年3月,监督组在八面山瑶族乡坪田村现场监督时发现,坪田桥导流堤工程存在未按设计施工、施工不规范、监管不到位等质量问题。市公路建设养护中心和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责任人对该项目落实不力、监管不严,负有主要领导责任。今年5月,资兴市纪委监委对相关责任人作出处分,并督促相关单位严格履行主体责任,切实加强问题整改,加大对全市相关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监管力度。目前,违规建设的导流堤工程已被拆除,并按照设计图纸规范施工,整改工作全面完成。(记者 刘远航 自湖南资兴报道)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