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价长期徘徊在两三块的柳钢股份(601003.SH)在最近的三个交易日获得“三连板”。截至7月3日收盘,柳钢股份股价为4.69元/股。
该公司在7月3日晚间发布公告称,公司股票自2025年7月1日至7月3日连续3个交易日收盘价格涨停,累计上涨幅度为33.24%,同期申万钢铁行业指数涨幅为4.01%,同期上证指数涨幅为0.49%。公司股票短期涨幅严重高于同期行业涨幅及上证指数涨幅,但公司基本面未发生重大变化。
作为钢铁股之一,柳钢股份去年的经营业绩和其他大多数同行一样,呈连续亏损状态。2024年,该公司营业收入为701.32亿元,和上年同期(同比)相比减少11.9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33亿元,上年同期则亏损更多达-10.12亿元。
柳钢股份同时提醒,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控股股东广西柳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王文辉及董事、总经理熊小明合计持股为2127491183股,占公司股比为83.01%。其余社会公众股股东持股占比为16.99%,相对较小,可能存在非理性炒作风险。
此前一天的7月2日晚间,因连续三个交易日内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超过20%,柳钢股份已发布类似提醒公告。
除柳钢股份外,重庆钢铁(601005.SH)、凌钢股份(600231.SH)、华菱钢铁(000932.SZ)、河钢股份(000709.SZ)、宝钢股份(600019.SH)等上市钢企也在近三个交易日普遍迎来难得的股价持续上涨。
消息面上,近期新一轮的行业“反内卷”、去产能行动大幕开启。
7月1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强调,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要聚焦重点难点,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规范政府采购和招标投标,加强对中标结果的公平性审查;规范地方招商引资,加强招商引资信息披露。
人民日报近日一篇《在破除“内卷式”竞争中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文章中也提到,破除“内卷式”竞争,关键在于统筹好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关系。政府有引导、行业有自律、企业有行动,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就能稳步推进、见到成效。
实际上,钢铁行业近年来长期处在去产能的风暴口,今年以来业内也在呼吁“反内卷”。
根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统计,今年一季度,重点统计会员钢铁企业累计营业收入为14360亿元,同比下降6.61%;营业成本为13505亿元,同比下降7.73%;利润总额215.83亿元,同比增长1.08倍;平均利润率为1.50%,同比上升0.82个百分点。
但中钢协党委副书记、副会长兼秘书长姜维强调,国内需求下降趋势未改、结构调整的“阵痛”仍在。其表示,后期“坚持‘三定三不要’、防止恶性竞争应当是全体钢铁企业共同遵守的准则。全行业包括电炉钢企业要充分认识国内需求下降、国际贸易缩量的严峻形势,进一步加强自律。”
姜维在中钢协召开的一季度信息发布会上提到,4月2日中办、国办发布的《关于完善价格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是整治当前我国“内卷式”恶性竞争的全局性重要文件。结合文件精神,中钢协将于近期对2024年及一季度钢铁主业现金流为负、粗钢产量增长的6家企业给予提醒。
钢铁资讯网站Mysteel在今年5月底发布的一篇解读中提到,黑色金属冶炼行业的营业利润率仅在0.29%的水平,目前钢铁行业存在产能利用率低、价格持续探底、盈利能力弱等特征。
该解读称,通过对比历史,2015年的供给侧改革确实实现了钢铁行业产能总量的控制与技术的结构性优化,但仍存在一些弊端,地方保护主义使得部分落后产能未能完全出清;部分企业借以技术进步来进行产能扩张,产能不减反增;过于“一刀切”的改革对短期经济造成了冲击,增加社会就业压力,拖累GDP增长;行业不够自律,部分企业依旧盲目增产,导致钢铁供需失衡。
Mysteel认为,本轮“反内卷”更注重于建立统一开放的市场,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的行为,破除市场分割和地方保护主义,同时更突出行业自律和市场调节机制。从钢铁行业来看,目前行业情况更加复杂多变,行政性减产面临边际效益递减问题,因此突出行业自律和市场调节机制则是更优的选择,避免由于“一刀切”导致的市场供需失衡和产业衔接不顺问题再度发生。
责任编辑:刘万里 SF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