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防长安保人数超500引吐槽,美国政要的安保规模是怎么规定的?

美防长安保人数超500引吐槽,美国政要的安保规模是怎么规定的?美国国防部长劳埃德·赫格塞思近期因出行安保团队规模高达400-500人引发舆论哗然。这一数字远超副总统级别官员数十至百人的常规配置,甚至逼近总统的安保规模。公众质疑其合理性背后,暴露出美国政要安保体系缺乏法律硬约束、依赖部门灵活调配的深层问题。

一、法律空白下的“灵活配置”

美国法律仅对总统、副总统等极少数核心人物的安保有明确规定(《美国法典》18 U.S.C。 §3056),而内阁成员的安保则实行“内部负责制”:部门自管原则:国防部长由陆军刑事调查部门(CID)负责,司法部长归FBI,中情局长由CIA安保部管辖,国务卿安保归属国务院外交安全局。动态调整机制:各部门根据威胁等级、场景规模、政治敏感性及被保护对象人数灵活调配人员。例如,CID为防长赫格塞思配置超常规安保,部分源于其复杂的家庭结构——需同时保护现任妻子、前任配偶的子女,以及妻子前段婚姻的子女,导致被保护对象激增。

二、安保膨胀的双重诱因

500人安保争议的核心,是客观需求与主观浪费的叠加:客观威胁升级:美国两党极化加剧社会暴力风险(如前总统特朗普两度遇刺未遂),加之美国中东政策引发仇恨,威胁评估等级升高。资料显示,赫格塞思在田纳西州的住所曾遭遇炸弹威胁,成为安保扩编的重要理由。主观资源浪费:据《华盛顿邮报》揭露,赫格塞思存在明显不合理消耗CID资源的行为。例如今年7月,他放弃可降低安保压力的私人棒球包厢,选择普通座位区观赛,迫使安保人员在其离场时筑起人墙隔离公众。此外,CID特工常被抽调执行“坐行李箱”“车道通宵巡逻”等低效任务,甚至需护送其子女上学,严重挤占该部门打击军中犯罪的原始职能。

三、规模对比揭示“异常值”

美国政要安保规模存在清晰的等级差:

总统级:特勤局约3000名特工需覆盖现任/前任正副总统及其家属、财长等多人,直接负责总统现场安保的特工通常数百人(但极少达500人)。

副总统级:日常安保在几十至百人之间。

内阁官员/议员级:如防长、国务卿等,常规规模应与副总统持平或略低(约数十人)。

州级官员:州长安保仅10-20人。

赫格塞思400-500人的配置,已远超内阁官员惯例,逼近总统待遇。尤其考虑到CID总编制仅约1500人,抽调1/3力量保护防长一家,被斥“过度反应”实非偶然。

四、内部不满与政治威望危机

安保丑闻的曝光本身,折射出赫格塞思在军中的弱势地位:

  • 履历遭质疑:与多数出身高级将领的历任防长不同,赫格塞思最高军衔仅为陆军少校,服役期短,长期担任保守派媒体评论员,被国防部内部视为缺乏军事资历的“门外汉”。
  • 资源消耗引反感:其消耗大量人力进行低效安保的行为,加剧了军中专业人士的不满。离职CID特工向媒体爆料细节,凸显内部对其权威的挑战。舆论普遍认为,他能出任防长更多依赖特朗普的私人关系,而非能力声望。

五、亲属安保的弹性空间

美国政要亲属能否受保护,存在制度性差异:

  • 特勤局体系:依法强制保护总统/副总统的配偶及16岁以下未成年子女。超龄子女或其他亲属需经风险评估后特批延长保护。
  • CID军事体系:无明确法定范围,通常扩展至官员直系亲属。赫格塞思案例的特殊性在于,其安保覆盖了前任配偶的子女,这在历史上极为罕见。CID以“威胁存在”为由将其纳入保护,凸显军事安保体系的自由裁量权过大。

美国政要安保机制暴露的核心矛盾,是制度刚性缺失资源分配失衡。当法律仅框定最高层级的保护对象,中高层官员的安保规模便沦为部门裁量权的“灰色地带”。赫格塞思案例中,威胁评估的客观因素与个人选择的主观浪费相互交织,而CID被迫将1/3人力投入单一家庭安保,更揭示出军事资源被行政权力挤压的困境。在政治极化和安全焦虑加剧的时代,如何平衡要员安全与公共资源效率,已成为美国治理体系亟待修补的漏洞。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